【所上教師活動分享】《浩蕩英華:長十八世紀的英國文藝與歷史》新書分享會 (本所與談人:黃桂瑩 [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]、邱剛彥 [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] )

由時報出版的新書《浩蕩英華:長十八世紀的英國文藝與歷史》是由本所的邱剛彥副教授擔任編輯,並與本所的黃桂瑩副教授及其他學者共同合作撰文完成。此書以「長十八世紀」為主題,透過六位學者各自嶄新且深入的研究,引領讀者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文藝之旅,細緻地品味英國這段歷史中的精彩風華!此外,本週日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將舉辦新書分享會,熱烈歡迎所有對英國文藝和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蒞臨現場!

時間:2023年11月26日(週日) 下午2:00-4:00
地點:紀州庵文學森林 新館2F(台北市同安街107號)
主講人:黃桂瑩、邱剛彥、布琮任、翁怡錚、陳岡伯、黃柏源
活動報名:https://kishuan.org.tw/activity_detail1401.htm

以下取自博客來內容簡介:
「長十八世紀」(the long eighteenth century)是由英國學界提出的概念,特別在英國的歷史、藝術、文學與文化語境中使用。界定長十八世紀有幾種方式,而《浩蕩英華》所關注的時段,開始於光榮革命的1688年,結束於《改革法案》通過的1832年,前後約莫一個半世紀。

「長十八世紀」奠定了今日英國現代化的基礎,是英國能在世界舞臺上發展其文化、商業、工業與帝國事業,並且也是許多重要思想百花齊放的關鍵時期。然而相較於歐美學界,臺灣對於「長十八世紀」仍較為陌生,因此《浩蕩英華》期望向臺灣讀者介紹並廣布此一概念。在本書所收錄的六篇文章,讀者可以藉由邱園古塔的建造與魏客霏的異國書寫,追尋中英文化交流的軌跡;在布雷克的詩作與牛奶女工的圖像中,探索十八世紀的性別意識與印象;透過蘭姆與梁遇春、司各特與蓋伯頓的散文和小說,解讀文學心靈跨世紀的激盪與辯證。

《浩蕩英華》宣傳海報